60余年來,高青旺一家四代人默默無聞地做著不平凡的事,堅持不懈植樹造林、辛苦護林,6萬畝荒山變林海,打造出皖東的“塞罕壩”。
“不可思議”的堅守成就了“塞罕壩精神”的皖東實踐樣本……高青旺和他身后郁郁蔥蔥的林海“火了”,在這片林海中有一棵令人仰止的“精神大樹”,身影徘徊在深山里,回音響徹在城市間,令人心生向往。“大樹” 的枝繁葉茂,背后就是啟示。
“精神大樹”的長成離不開“初心”的深植。思想這片“林地”需要有信仰的種子,才能有“收獲”的希望。曾經(jīng)的皇甫山一片荒瘠,許多護林工嫌種樹太苦太累,陸續(xù)離開了皇甫山,為了心中的綠色夢想,高青旺選擇在林場扎根,正是這一樸實的決定,造就了平凡崗位上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的鮮活樣本,也正是因為當初這份“初心”,才埋下了夢想的種子。
“精神大樹”的長成離不開“奉獻”的澆灌。奮斗成就人生,習總書記曾說過:“有信念、有夢想、有奮斗、有奉獻的人生,才是有意義的人生”。60余年來,高青旺一家四代人把青春和汗水揮灑在這片山林中,埋頭苦干、拼命硬干、堅持不懈干,正是這種質樸執(zhí)著的奉獻精神,才會讓這棵“精神大樹”始終占據(jù)高地。
“精神大樹”的長成離不開“傳承”的呵護。高青旺從祖輩父輩手中接過了責任與擔當,他的兒子和女兒繼續(xù)接過祖輩傳下來的接力棒,傳承、發(fā)展,創(chuàng)新........皇甫山國有林場的今天,這是高青旺一家四代人奮斗結出的碩果。這背后就是偉大精神的傳承,一樹成林,少不了“傳承”的呵護,精神亦如此。
“精神大樹”的長成孕育出“精神”的碩果。高青旺的精神在皖東大地落地生根、開花結果,植根的是這片土地的道德積淀,植根的是這片土地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的實踐沃土,是鮮活的價值觀。敬重、學習高青旺,既是對這份敬業(yè)、奉獻、傳承的敬仰敬佩,更是對見賢思齊的心理認同和行為自信。
一棵大樹可以成長為一片林海,一盞明燈可以照亮前行之路 ,一面旗幟可以帶動一方力量。這個社會需要高青旺,需要高青旺們,扎根在基層,托舉起社會的精神底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