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生活在高鐵時代,卻離不開牛的品質(zhì)。著名畫家李可染說:魯迅先生“俯首甘為孺子牛”,此語給我啟發(fā)教育,吾因此開始畫牛,并名我畫室為“師牛堂”。先生畫牛極富生活情趣,或行、或臥、或鳧于水中;牛背上,稚氣的牧童悠然自得,或觀山、或引吭、或競渡。郭沫若先生曾為李可染所畫之牛,特地撰文《水牛贊》。晚年的李可染,更是著意畫牛。畫得最多的是《五牛圖》。李可染先生的一生,是典型的與牛同行。
全面建設(shè)社會主義現(xiàn)代化國家,是一件大事,更需要發(fā)揚為民服務孺子牛、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拓荒牛、艱苦奮斗老黃牛精神。
要學習牛的勤勞。牛是很有力氣、很勤勞、對人很忠實的動物,牛一生“吃的是草,擠出的是奶”。長期以來,為了人類的農(nóng)業(yè)、交通事業(yè),牛付出自己一生的精力;每天,牛起得都很早,睡得卻很晚,牛不停蹄地幫主人耕地、拉車。勤勤懇懇的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沒有節(jié)假日,也沒有星期天,在地里、在路上辛勤地勞動著。太陽火辣辣地照著,它不叫累;大雨不斷地下著,它不喊苦。踏踏實實地做著自己該做的事情,任勞任怨的樣子是那樣的可愛。
要學習牛的忠誠。牛是動物中最忠誠的一位,你給它一把草,它就會還你一杯奶。雖然“吃的是草”,卻從不鬧情緒,影響它耕地、翻土、拉車;只要主人吩咐,它就會竭盡全力,它就會不畏艱苦,它就會一步一個腳印地埋頭苦干。牛是一種圖騰,牛是一種品質(zhì),牛是一種精神,牛是一種力量。惟有像牛一樣忠誠自己的事業(yè),干好自己的工作,堅定自己的信仰,越是艱險越向前,執(zhí)著前行,我們才能在新的偉大征程披荊斬棘、開拓創(chuàng)新、取得更大勝利。
要學習牛的執(zhí)著。執(zhí)著是成事的前提。沒有執(zhí)著的精神,再簡單的事情都很難堅持,都很難做成。執(zhí)著是牛的脾氣;我們在形容一個人就是經(jīng)歷挫折打擊、前路困難重重,也絕不放棄時,就會說這個人有不認輸?shù)?ldquo;牛脾氣”。假如我們做事,不論改革、科研攻關(guān)、還是與新冠病毒斗爭,沒有執(zhí)著精神,很可能會因外界干擾而改變自己認準的方向,被眼前利益弄得再無心“讀圣賢書”了。很多人的失敗,不是認準的方向不對,而是沒有能夠堅持到最后。
要學習牛的善良。牛是最善良的動物,雖然是個龐然大物,卻溫和好親近,無論大人小孩,都可以靠近它,總是一副溫和善良相。只要你不傷害它,它絕不會動粗、動怒。就是你有時抽打它,也不會記在心上,更不會耍性子、鬧情緒,從此不耕地、翻土、拉車。它總是寬宏大量原諒你,從不記恨你,你讓它耕地它還是會耕地,你讓它翻土它還是會翻土,你讓它拉車它還是會拉車。善良原是人的本性,人遠遠沒有牛做得好。
要學習牛的堅韌。牛的堅韌不拔,是人學習的榜樣。不管前路多么艱難,不管山有多高、路有多長,只要主人有令,牛就會執(zhí)著前行。牛就是受傷之后,也一定是“輕傷不下火線”,還在向前沖,這是一種堅韌的力量。你看戰(zhàn)爭年代,無數(shù)革命先烈憑著堅韌不拔的意志,沖開了新中國解放的大門。有了牛的這種堅韌,就是征途之上,還有這樣那樣的困難與考驗,還有這樣那樣意想不到的挑戰(zhàn),絕不能阻止我們前行。
要學習牛的不計較名利。功名利祿,是成功路上最大的攔路虎,很多人就是將本該用到事業(yè)上的心血、智慧、精力等錯誤的用到功名利祿上,才導致了沒有成功,甚至導致了慘敗。在對待功名利祿上,牛為我們做出了榜樣,你高敬高待也好,你粗茶淡飯也罷;你贊揚也好,你粗聲吆喝也罷;你給它披紅戴花也好,你讓它一直睡在牛棚也罷;從來都不會掛在心上,照樣“拉它的車,走它的路”。正因如此,才能夠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情。